發(fā)布時間:2018-01-26 作者:益聯(lián) 來源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
嬰兒心肺復蘇模擬人
↓請點擊下面圖片了解產(chǎn)品詳情↓
首先評估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安全
1、意識的判斷: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,問:“喂!你怎么了?”告知無反應。
2、檢查呼吸:觀察病人胸部起伏5-10秒(1001、1002、1003、1004、1005…)告知無呼吸
3、呼救:來人!喊醫(yī)生!推搶救車!除顫儀!
4、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: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(huán)狀軟骨劃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,告之無搏動(數(shù)1001,1002,1003,1004,1005…判斷五秒以上10秒以下)。
5、松解衣領及褲帶。
6、胸外心臟按壓:兩乳頭連線中點(胸骨中下1/3處),用左手掌跟緊貼病人的胸部,兩手重疊,左手五指翹起,雙臂深直,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30次(按壓頻率100-120次/分,正確的按壓深度5-6cm)
7、打開氣道:仰頭抬頜法?谇粺o分泌物,無假牙。
8、人工呼吸:應用簡易呼吸器,一手以“CE”手法固定,一手擠壓簡易呼吸器,每次送氣400-600ml,頻率10-12次/分。
9、持續(xù)2分鐘的高效率的CPR:以心臟按壓:人工呼吸=30:2的比例進行,操作5個周期。(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)
10、判斷復蘇是否有效(聽是否有呼吸音,同時觸摸是否有頸動脈博動)。
11、整理病人,進一步生命支持。
2015版美國心肺復蘇指南十大更新
1、首次規(guī)定按壓深度的上限:在胸外按壓時,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,但應避免超過6厘米。舊指南僅僅規(guī)定了按壓深度不低于5厘米。新指南認為,按壓深度不應超過6厘米,超過此深度可能會出現(xiàn)并發(fā)癥,但指南也指出,大多數(shù)胸外按壓不是過深,而是過淺。對于兒童(包括嬰兒[小于一歲]至青春期開始的兒童),按壓深度胸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,大約相當于嬰兒4厘米,兒童5厘米。對于青少年即應采用成人的按壓深度,即5~6厘米。
2、按壓頻率規(guī)定為100~120次/分。
原指南僅僅規(guī)定了每分鐘按壓頻率不少于100次/分,但一項大樣本的注冊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按壓頻率(超過140次/分)過快,按壓幅度則不足。指南也指出,在心肺復蘇過程中,施救者應該以適當?shù)乃俾?100至120次/分)和深度進行有效按壓,同時盡可能減少胸部按壓中斷的次數(shù)和持續(xù)時間。新指南規(guī)定,胸部按壓在整個心肺復蘇中的目標比例為至少60%。指南把心肺復蘇與駕車行駛進行了比較。在駕車行駛時,一天行駛的里程數(shù)不僅受行駛速度影響,還受中途停頓的次數(shù)和時間影響。以60英里/小時的速度不中斷行駛,則實際行駛距離為一小時60英里。以6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,但中途停頓10分鐘,則實際行駛距離為―小時的英里。停頓越頻繁,停頓時間越長,則實際行駛里程越少。
3、為保證每次按壓后使胸廓充分回彈,施救者在按壓間隙,雙手應離開患者胸壁。原指南僅建議,每次按壓后,施救者應讓胸廓完全回彈,以使心臟在下次按壓前完全充盈。如果在兩次按壓之間,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,會妨礙患者的胸壁會彈。
4、無論是否因心臟病所導致的心臟驟停,醫(yī)護人員都應提供胸外按壓和通氣。舊版指南僅指出,急救人員和院內(nèi)專業(yè)救援人員都可為心驟;颊邔嵤┬赝獍磯汉腿斯ず粑。
5、關于先除顫,還是先胸外按壓的問題,新指南建議,當可以立即取得體外自動除顫器(AED)時,應盡快使用除顫器。當不能立即取得AED時,應立即開始心肺復蘇,并同時讓人獲取AED,視情況盡快嘗試進行除顫。
6、當患者的心律不適合電除顫時,應盡早給予腎上腺素。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針對不適合電除顫的心律時,及早給予腎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經(jīng)功能完好存活率。
7、新指南建議,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臟驟停患者,無論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,還是疑似心源性心臟驟停而沒有心電圖ST段抬高的患者,也無論其是否昏迷,都應實施急診冠狀動脈血管造影。
8、患者若在急診科出現(xiàn)ST段抬高心肌梗死(STEMI),而醫(yī)院不能進行冠脈介入治療(PCI),應立即轉移到PCI中心,而不應在初的醫(yī)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療。
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時轉診至能夠進行PCI的醫(yī)院,可以將先接受溶栓治療,在溶栓治療后初的3到6小時內(nèi),多24小時內(nèi),對所有患者盡早轉診,進行常規(guī)血管造影,不建議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時,才轉診。
9、所有在心臟驟停后恢復自主循環(huán)的昏迷,即對語言指令缺乏有意義的反應的成年患者,都應采用目標溫度管理(TTM),選定在32到36度之間,并至少維持24小時。
10、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患者沒有反應,醫(yī)護人員必須立即呼救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,然后再啟動應急反應系統(tǒng)或請求支援。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psdblogs.com/news/news316.html |